曾經重慶解放碑碑長什么樣據說頂曾有個“太陽燈”
解放碑碑頂曾有個“太陽燈”
碑下掉根針都能看見
解放碑、重慶嘉陵江大橋、重慶長江大橋……這些重慶地標建筑上的第一盞燈長什么樣?你知道嗎?
12月26日,82歲的龔俊在家中翻出了一疊老照片。這些照片記錄了多個重慶地標建筑最早的照明設施。不少照片都是首次曝光。
龔俊是重慶市城市照明管理局的退休高級工程師,也是這些照明設施的設計者。
上世紀60年代
嘉陵江長江大橋上出現了重慶首批看不見電線的路燈
龔俊出生于江蘇。1956年,龔俊從學校畢業后,就來到了重慶的西南電管局從事供配電、照明工程的設計和實施。
幾十年來,龔俊設計了很多重慶城市道路、地標建筑的照明設施。雖然不少照明設施已經被更替,但是龔俊收藏的照片記錄了下了它們曾經的樣子。
其中,重慶嘉陵江大橋上的第一批路燈就是由龔俊設計完成。1965年,龔俊開始著手設計嘉陵江大橋的路燈。龔俊回憶說,當時,重慶大街上的路燈大多都是一根燈桿上掛著一個燈,電線也掛在燈桿上。
“這么漂亮的一座大橋,路燈當然也要很漂亮。”龔俊說,嘉陵江大橋是重慶市區的第一座城市大橋,大家對這座橋都充滿了期待,所以,龔俊在設計橋上的路燈時,也花了很多心思。龔俊經過多次設計修改,最終確定用對稱的倒掛圓形燈作為嘉陵江大橋的路燈。
“一個燈桿上有兩個燈,這樣的設計在當時還很少見。”龔俊說,因為采用的是倒掛圓形燈設計,所以對燈罩的要求很高,要保證蚊子飛不進去,而且不能進水。龔俊找了很多玻璃廠,最后,在湖北完成了燈罩制作。
1966年,嘉陵江大橋通車,橋上的路燈也讓大家眼前一亮。因為這些路燈不僅外形特別,而且路燈通過地下電纜供電,燈桿上沒有掛電線,是重慶首批看不見電線的路燈。
上世紀80年代
重慶長江大橋的玉蘭燈可以分組照明重慶首個高桿燈立在橋頭
1980年,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,大橋上的路燈也同時啟用。路燈由五朵含苞待放的玉蘭花造型組成,典雅大氣。
龔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,才完成這些路燈的造型和供配電設計。每盞燈都是現場組裝,再由吊機起吊進行現場安裝。
龔俊說,長江大橋的路燈是當時重慶最漂亮的路燈之一。而且,橋上的路燈還可以分組開關,節能省電。在晚高峰時段,路燈兩側的四個玉蘭燈亮起;半夜,路燈中間的一個玉蘭燈亮起;節假日的晚上,路燈五個玉蘭燈亮起。在重慶長江大橋北橋頭,還有龔俊的一個得意之作——重慶首個高桿燈。“當時,橋頭的道路比較寬,用普通的路燈無法實現很好的道路照明。”龔俊說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他花了近半年時間設計出了一個高桿燈。
高桿燈高約32米,由21組高效能的高壓鈉燈組成,照明半徑超過了100米。龔俊說,那時候,長江大橋北橋頭是重慶城里晚上最亮的地方之一。
解放碑裝上“太陽燈”
碑下掉根針都能看見
在上世紀80年代,人民解放紀念碑還是解放碑地區最高的地標建筑。不少老重慶人至今都記得,那時候,碑頂上有一個太陽燈。
解放碑頂上的太陽燈同樣是龔俊設計完成。“那時候,解放碑地區的照明主要靠路燈。”龔俊說,不少路燈加裝在電線桿上,照明范圍有限。
為了讓解放碑的夜晚更亮堂,相關部門決定在解放碑碑頂加裝照明設施。龔俊接到設計任務后,首先對解放碑碑體結構進行了研究。“碑頂的面積不大,安裝照明設施的范圍有限,而且不能影響解放碑碑體的美觀。”龔俊經過多次設計修改,確定了“太陽燈”的設計方案。
“太陽燈”由四個高功率的氙氣燈組成。四個燈朝向不同方向,照亮碑體周邊區域。“有了這個太陽燈,在解放碑底下掉根針都能看得見了。”龔俊說,直到上世紀90年代,解放碑周圍的高樓越來越多,照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,碑頂的“太陽燈”才被拆除。
(上游新聞-重慶晨報記者劉波)





